根据过去美国心理学界的研究结论,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影响身体健康,音乐可以影响情绪,所以音乐是一个有力的疗癒媒介。
对于现代人而言,尤其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自我疗癒是一种本能,所以当心情有所波动的时候,人会透过听音乐来疗癒自己。
音乐串流媒体 Spotify 邀请许博士解析五种听众类型所反映出的个人心理状态,并且建议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在不同的时段,因应个人的身心状态,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藉由听音乐来疗癒自己,让工作更有效率,生活更有品质。
从分析台湾用户从「清晨五点至隔日凌晨一点」的音乐聆听行为与喜好,并且归纳出五大类型的听歌群众:
晨起早鸟 (5AM-9AM)
忙碌蜜蜂 (9AM-12PM)
慵懒殭尸 (12PM-5PM)
夜行神骑(6PM-10PM)
逐梦人 (10PM-1AM)
许皓宜博士分析不同时段用户选择的音乐类型、曲风与节奏等特点,以解读用户当下所选的音乐背后的心理以及生理状态。
晨起早鸟 (5 AM-9 AM)
晨起早鸟族会选择音乐强烈的歌单,主要是因为想要振奋个人精神,通勤时可以唤醒刚起床的自己
忙碌蜜蜂族(9AM-12PM)
忙碌蜜蜂族会选择聆听摇滚乐或电音 HIGH 歌,应该是工作压力大或对工作有所不满需要宣泄
慵懒殭尸(12PM-5PM)
对朝九晚五的慵懒殭尸族而言,午休之后已经处于「心理懒惰」的时间,所以听的歌曲会开始偏向抒情。
夜行神骑 (6PM-10PM)
下班之后,夜行神骑一族的个人风格才要开始,许博士认为这阶段所选择的,大多是大家心中非常喜好的歌曲,因此自然会是热门新歌或是轻鬆欢乐的西洋流行音乐。
逐梦人(10PM-1AM)
最后,接近晚间入睡时段,逐梦人的类型,会让音乐变成背景,选择轻慢的音乐,以帮助入睡。
许博士认为,音乐对于上班族的功用,无非是 放鬆 、 振奋 两方面。
白天由理智系统主控,适合听激励式的音乐,透过多变的节奏、速度以及旋律,可引发身体的活力与刺激精神。晚上则进入情感系统,适合听镇静式的音乐,节奏缓慢,音域及旋律的变化较小的音乐可用来沈澱白天吸收进心里的外在刺激。
对于容易紧张的上班族来说,若是因为工作量大且个性要求完美,建议选择无歌词慢板音乐来让自己镇静;而如果是因为外在人事物造成的心理紧张,建议选择可以唱出自己心声的疗癒式歌曲。针对下班后想要放鬆的上班族,许博士也建议不妨听听陌生不熟悉的歌单,让自己身心处于空白的状态 。
那幺上班族在不同的时段应该如何选择疗癒人心的音乐呢?许皓宜博士建议依照个人的心情跟生理状态而定。
许皓宜博士建议歌单:
Ÿ 早晨刚起床準备出门的时段,需要振奋精神,因此建议听节奏强烈,旋律多变的曲风。
Ÿ 上午时段需要高度专注在工作上,因此建议选择没有歌词,或是歌词非母语的音乐,让人不会将注意力放在歌词上,而影响工作的专注力,另外,曲调不要过于缓和。
Ÿ 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因为上午高度凝聚专注力在工作上,所以下午时段身心都会渐渐疲乏,也因此可以选择轻音乐或慢板的歌曲,让自己放鬆。
Ÿ 下班之后,考量到一天的工作疲劳需要宣洩,个人的生活才要开始,因此这阶段可选择个人心中真正喜爱的歌曲,或是聆听跟自己当下心情相符的音乐,以宣洩情绪。
Ÿ 晚间十点之后因为要準备睡觉,选择轻柔曲风,透过随机播放功能,让音乐变成背景,跟家里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以帮助睡眠。